貨運未來

物流業的發展瞬息萬變,現在正是探索貨運業未來動向的最佳時機,撰文:IAN PUTZGER

首先告訴你壞消息,但這可能也是好消息:你在網上訂購的貨物不會瞬間傳送至府上,商業對商業的貨運亦如是。所有貨品將繼續以不同的運輸工具送遞,空運亦如常穿梭於繁忙機場的貨運倉,並且在陸上花費的時間亦一如以往較在空中更多。

其實這視乎我們所說的未來是多遠以後的事,但在細節上總多少有些變化,有時候可能沒有貨運或是庫存這部分。

負責運送貨物的工具則肯定更趨多元化,將會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及飛行工具。DHL的2016年《物流趨勢》報告指出,雖然無人車及無人機都已屢見不鮮,但要在物流業佔一席位,相信仍然有待發展。

德迅貨運代理的國際航空物流產品及服務高級副總裁Marcel Fujike預計,無人機送遞會率先在郊外實現,而不會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他說:「我們看到非洲已開始嘗試。」

阿聯酋航空貨運前貨運主管及國際航空貨運協會前主席Ram Menen認為,全面以無人機運貨仍然未成氣候。「無人機的確可以送運小型包裹,但我相信短期內也不會成為大趨勢。」

監管者亦對批准成千上萬的無人機在天空盤旋飛行不置可否,但Menen補充說,長遠來說,當局將會對使用無人機制定規管框架和飛行範圍。
他也認為,使用能夠承載兩或三噸貨物的大型無人機亦情況相若。「最大可能,就是在協作中心之間的指定航線運作。」

同樣地,在清晰的運作規範準備妥當、而監管者又感到滿意之前,遙控無人貨機相信亦不可能成事。漢莎貨運航空策略及商業發展副總裁Anselm Eggert認為,在這方面貨機發展會較客機快,但他坦承公司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計劃。

他說:「相信在未來五年都不會有重大的轉變,但會有不同的發展和計劃。真正的重大轉變會在五年內開始,我們則在十年後才會真正實行。」
他的言論與DHL的《物流趨勢》一致,報告展望大數據、雲端物流、擴增實境和預測物流會在未來五年內建立。撰文者更表示,即使一些已討論多時、廣為人知的嶄新技術如3D列印、自學系統、無人貨機和無人車,亦要五年多以後才能通行。

貨運預言書

然而,Menen則看好另一種運送工具貨運飛船會更早營運,估計兩至三年內便會正式推出,促使他們加緊研究。

他提出:「當今的發電機是逐件部件運送至目的地再組裝而成,其大小取決於運送時所容許的貨物大小而定,但如果有一間工廠,可以生產一部比現時大三倍的發電機,然後由貨運飛船運送及安放到現場,何樂而不為?」
雖然新的空運工具遲遲沒有推出市場,更反被速度較慢的貨運飛船捷足先登,但另一方面,數據流通將會急速發展。很多專家指出,現有數據龐大,可以帶來新一輪的分析,繼而推動新服務。

很多人也同意《物流趨勢》所言,認為大數據是最快應用的新趨勢,而且在短期內帶來最大的影響。

Freightos物流技術發展公司行政總裁Zvi Schreiber預測:「最大的轉變是自動化和透明度。」他認為空運業極具潛能發展自動化。「業內有大量數據,而且一直以來都未有上載活用。」

漢莎貨運的Eggert則認為物聯網是令貨運業電子化的強大推動力,既可提升表現水平,亦有助引進新服務。「我們希望把物聯網和空運系統連繫起來。」

《物流趨勢》撰文者預測到了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貨品連接到互聯網,為物流業提供重大商機。

目前貨運牽涉的所有單位都會把數據儲存到數據雲端上,以便各方查看。這些數據不僅令營運者得到更詳盡深入的分析,亦有助啟發他們展望未來,制定措施。Fujike說:「我們好應該開始思考未來,採用預測分析。」

未來趨勢

《物流趨勢》亦提到在可見未來,其中一項新發展趨勢是預測物流的進化。撰文者預告未來會根據顧客數據分析預測銷售量,然後提早把貨品送到分發中心。其他可能實現的發展還有預測維修及預測供應鏈危機處埋。
要實踐這些預景涉及大量的數據和複雜的計算,因此非常倚仗運算能力,人工智能正好大派用場,例如採用具有學習能力的系統,以分辨出可為個別客戶或團體制定獨特解決方案的數據模式。

Menen預測:「未來世界勢必以分析為重,借助人工智能在背後收集數據,並指出當中的要項,讓人類從業者跟進,人類不用處理背後的分析。」
Schreiber亦相信數據分析就如無人車和3D列印般,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他特別提到,目前的數據尚欠統一及一致,未能利用人工智能作出分析。

數據共享

由於數據龐大和流通情況,從第四方物流(供應鏈整合方)發展而來的新物流公司種類應運而生,負責管理「跨國整合物流服務」。根據《物流趨勢》指出,這些公司主要是「整理全球供應鏈網絡,以整合大量不同的生產企業和物流供應商」。

這些情況取決於不同組織之間的數據流轉,並必須保持高透明度。除了必要的數據化外,要實現願景,還有賴很大程度的合作和開放。Freightos的Schreiber指出:「數據共享事在必行,不但是航空公司及貨運商之間,同時各個貨運商之間亦要分享資料。」

Menen發現空運業在多方面都要迎頭趕上。「合作是未來的路向,但若保持現有的思路根本無法實行。船運商及陸運商在這方面的進展則較理想。」
因此空運業界可能需要改變商業模式。「現時大家都希望從對方手上賺取一筆,這個觀念必須改變。我們應該朝著雙贏的方向發展,大家攜手合作,為顧客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

這似乎要從業外開始強制執行。Menen指出,貨運業的未來不會由大型跨國貨運商主導,而是由谷歌及亞馬遜執牛耳。

Fujike則不太擔心他們在物流方面的影響力,並否定中介人會消失的預測。他察覺到目前的情況似曾相識,就如25年前,貨運商道聽塗說擔心整合商將大舉冒起,因此出現末日恐慌。

他說:「說到底他們是結合各方的協調者,一旦貨物被卡住了那怎麼辦?他們提供的解決方案,一如供應商的方案般完美。」

Menen認為,當展開3D列印後,製造商在物流業的影響將會更加深遠。「3D對業界的沖擊,就與互聯網對印刷媒體一樣。」他想起以往報館要把一捆捆的報章空運到世界各地的讀者手上,現在則可以在不同地點同時印刷。同一道理,顧客可以在家裡下載如水杯的商品設計,然後自行列印,不再需要在吉隆坡購買美國製造的水杯,更可以藉此省回關稅及運輸的開支。他認為3D發展的最大受害者相信是航運業,因為公司都不會再保留庫存。

Eggert則不會杞人憂天。與其說由世界各地的獨立印刷商列印所有商品,事實可能是在生產廠房內有不同的3D印刷商負責不同的組件,而不是列印整件產品。他補充道:「他們可能會建立自己的供應鏈。」

那麼未來的空運中心又是什麼模樣?Eggert認為無人車及機械人將會大行其道,但他指出絕不會出現無人操控的空運設施。「我相信不會出現無人的貨運倉,因為如此根本無法應付複雜的空運程序。人類員工會繼續操控貨倉,以先進技術為輔助。」

最後如何把貨物送遞至顧客手中,則有待大家各出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