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國泰航空成立70年的里程碑

於國泰航空慶祝成立70周年之際,PHIL HEARD回顧公司成立初期,業務重心落在貨物及超卓飛行技術的那段精采歷史

回顧歷史,國泰貨運一路上過關斬將,克服重重難關。於公司成立前的二戰期間,國泰航空創辦人駕駛貨機從印度出發,飛越喜馬拉雅山東部險要的「駝峰航線」,為中、美兩國補充抗日物資。70年後的今天,「駝峰」則演變為國泰波音747貨機前端向上突起的部分。

現在看來或許難以置信,但波音747-8F貨機(國泰貨運現有14架同型號貨機)的「老前輩」DC3民用貨機,其實是戰後由C47軍用運輸機改裝而成。當年的機艙內除了滿載羊毛衣和牙刷,還有美國人Roy Farrell的夢想。

德州出生的Roy Farrell於二戰後從空軍退役,之後購入DC3 Dakota貨機「Betsy」,並駕駛著她從紐約飛往上海。他其後跟澳洲人Syd de Kantzow一同創辦空運業務,二人憑著飛越「駝峰」的豐富經驗,練就了超卓的飛行技術。當年的駝峰航線危機四伏,造成慘重的人機傷亡紀錄;多年來共有594架飛機失事,1,659名人員遇難或失蹤。雖然如此,它在當時仍然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空運活動。直至1949年,其貨運紀錄才被著名的「柏林空運」行動打破。

William Tunner准將曾經是這個行動及駝峰航線的指揮官,在其著作《Over the Hump》中,他回憶道:「我們這些專門負責空運的人員在飛過『駝峰航線』後,就知道自己無論在任何時間,都有能力將任何貨物送到任何地方。」

當年的這種想法,啟發Roy Farrell由機師晉身成為後來的空運業巨擘。截至二戰結束時,他不僅曾飛越「駝峰」多達520次,更洞悉戰後中國的巨大商機,其中以上海最具潛力。於是,他決定放手一搏,發展空運事業。在購入「Betsy」(現於香港科學館作永久展出)後,他獲准開通悉尼至上海的長途航線,並於途中停留多個航點。其後,他購入多架DC3貨機,並開始專注於公司商業發展,將機組人員及航空事務的營運交託給經驗老到的機師Syd de Kantzow。

早期管理團隊

在二戰時學會並掌握飛行技巧的飛行員,部分於戰後以航空運輸維生,Neville Hemsworth就是其中一員。在加入Roy Farrell Export-Import Company之前,他為澳洲航空駕駛由「解放者」轟炸機草草改裝的八人客機來往澳洲和錫蘭。當時他以為這條航線已相當棘手,誰不知來往悉尼和上海需時竟達33小時。他在Gavin Young向國泰航空致敬的專書《Beyond Lion Rock》中表示:「我們當時還年輕,當年又沒有需要遵守的作息條例,大家在駕駛艙內一邊打瞌睡,一邊駕駛,飛機上就只有我們三人和背後的貨物。」

當時的駕駛艙擁擠不堪,機身咯咯作響,機內氣溫直接受機外的天氣影響;加上雷達仍未普及,氣象預測科技尚在起步階段,惡劣天氣可能隨時出現。機師只能依靠肉眼導航,未必每次都能完全避開風暴及颱風,而且如果機師繞得太遠的話,「可能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在機上,紊亂的氣流讓機師面對被貨物壓傷的危險。Neville Hemsworth表示:「我們可以放下起落架,讓航速減慢,順著氣流前進;如果選擇高速飛行,我們就要在衝出氣流前忍受顛簸。」

現代飛機當然能夠高速爬升,也能夠以時速數百公里的速度,飛越任何惡劣天氣,將氣流對飛機的影響降至溫和程度。

但當年,在情況危急之際,只有放棄機上的貨物才能保命。1975年退休的前國泰航空機師Chic Eather在其著作《Syd’s Pirates》憶述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引擎失靈,導致機身急劇下墜,他受命到機尾艙門將貨物推出艙外,赫然瞥見平日波瀾不驚的Roy Farrell面如死灰。他說:「Roy Farrell的飛行經驗如此豐富,這種緊急狀況豈會將他嚇倒,令他心裡發毛是因為要丟棄羊毛貨品。」

一綑綑180磅的羊毛就這樣由9,000呎高空掉落到印尼東部的多個小島上,接著更掉下飛機的救生艇、擔架和各種工具。飛機是救回了,但貴重貨物全部報銷。

1946年,這「全球首家國際空中出入口公司」於香港成立辦事處,推銷一系列澳洲產品,以及首條航線飛往倫敦。

不久,這家新公司開始承辦鮮貨空運業務,持續發展至今已成為國泰航空的重要業務之一。當年,國泰航空在《南華早報》刊登廣告,承諾能將悉尼石蠔於「32小時內送達」。報上寫道:「馳名香港的美味帶殼生蠔,由悉尼蠔場鮮活直送本港,新鮮程度不遜於當地品嚐。」

有見於香港辦事處的營業額蒸蒸日上,兩位創辦人意識到公司若要繼續發展,就應扎根香港。日佔時期過後,香港滿目瘡痍,一艘艘沉船被棄於海港,當中不乏在戰事爆發前被故意弄沉的船隻,目的是阻擋日軍上岸。戰後,英國殖民政府著力重建電話網絡,將香港重新與世界接通。在一片頹垣敗瓦中,Roy Farrell看到了光明的前景——面對成千上萬的中國難民,空運物資便成為龐大的商機。問題是,啟德機場仍是百廢待興。

國泰航空里程碑

1946 – Roy Farrell駕駛他的DC3型飛機從紐約飛往上海

1947 – 為了從利潤豐厚的澳門黃金市場獲利,國泰航空購入Catalina水上飛機,當時澳門尚未建有飛機跑道

1948 – 太古購入國泰航空45%的股份

1959 – 國泰航空首次向飛機製造廠購入首架全新航機Electra

1961 – 國泰航空購入首架噴射機Convair 880

1962 – 貨運部的收益佔國泰航空營運收益的8% ,與五年前相比躍升了150%

1964 – 國泰航空推出預訂貨位系統,讓客戶可以「像預訂機位一樣為貨物預訂貨位」

1975 – 首架廣體客機Lockheed L1011 Tristar加入國泰機隊

1976 – 一架B707客機於改裝後成為國泰首架貨運專用航機,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位於啟德機場的貨運站亦於同年啟用

1982 – 國泰航空從英國航空購入其首架波音747貨機並重新登記為VR-HVY

1994 – 首架波音747-400貨機完成交付

1996 – 國泰貨運網站正式推出

2005 – 國泰貨運接收B747-400BCF波音改裝貨機,開創全球先河;國泰貨運首次創下一年內載貨量達100萬噸的紀錄

2011 – 14架B747-8F貨機當中的首架加入機隊

2013 – 國泰航空貨運站啟用

甫抵港,Chic Eather對眼前的景象十分失望。他覺得啟德機場像是個「沼澤」,附近的一條村落搭滿帳篷,周遭盡是險峻陡峭的山嶺。在《Beyond Lion Rock》中,Chic Eather回想Syd de Kantzow曾在跑道中央告誡他:「千萬不要在31號跑道起飛。」當時,31號跑道面朝1,500呎高的獅子山,一架英國皇家空軍DC3運輸機在不久前便因在此起飛失敗墜毀,導致19人罹難。31號跑道只可供飛機降落。

儘管扎根香港的想法很瘋狂,但這裡盡是商機。首要之急,是將「Betsy」從美國航機登記為英國航機。此外,為了滿足航空規例,公司的三分之二股權還必須由英國公司持有。若要發展客運業務,此舉尤其重要。有見及此,de Kantzow、香港辦事處的Neil Buchanan及Farrell齊心協力,終於使新組成的國泰航空公司獲准開辦香港飛往全球各地的航線。

由於行政程序出錯,Betsy的編號被錯誤登記為VR-HDB(VR代表香港);而其後購入的Niki則意外被編為VR-HDA。然而,換上新外觀和登記編號的Betsy很快便從澳洲運送一批初生小雞抵港,揭開航空歷史的新一頁。

國泰航空扎根於當年飽受戰火摧殘的香港,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雖然如此,當年還有另一家在戰後東山再起的航運及製糖企業與國泰航空抱持同一目標,她就是於今年慶祝成立200周年的太古集團。太古透過參與國泰航空的營運及投放資金,令它從一間小公司蛻變成為現今國際知名的航空企業,如要從頭細訴這段歷史,那會是另一個精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