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政數碼化典範

國泰貨運與香港郵政的數據分享計劃,為追蹤郵件的管理系統樹立國際楷模

根據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統計,航空貨運業承運了全球約八成跨境B2C(商家對顧客)的電子商貿貨品。隨著消費者於網上購物的數字逐年遞增,迅速的送貨時間,以及客人期望能全程追蹤貨品的送遞進度,便成為了電子商貿解決方案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時大部分電子商貿貨品都經由空運送遞,因為這是最快捷的運輸方式。但空運市場競爭相當激烈,較新的電子商貿營運商只要知道市場出現需求,都會盡力向經營航空貨運業的航空公司爭取艙位寄運貨件。與此同時,此等業界經營者仍在逐步擺脫對紙張文書的依賴,投向數碼化的懷抱。郵政局的運作模式跟空運界類似,在處理全球電子商貿郵件的市場份額當中,郵局約佔七成比率,工作流程仍遵循航空業之前的運作模式。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負責貨運、郵務、電子商貿營運及標準事務的經理Andre Majeres於今年早前曾撰文:「如果業界想繼續維持競爭力,工作流程和文件都需要迎合數碼化時代的需要。我們不單要跟所有供應鏈參與者締結夥伴關係,更需要融合彼此的數碼技術。」

這意味著業界將告別舊式的人手操作模式,以及各自運作互不相關的管理系統,如果未能迎合電子商貿的營運要求,後果顯而易見。正如香港郵政助理署長(業務發展)林兆明指出:「電子商貿業界非常重視貨品的追蹤功能,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它們根本不會使用你的服務。」

當中更存在一個問題,業界一般會將空郵跟空運貨品分開處理,為郵局和其夥伴航空公司添加難題和盲點。不僅是郵件正由航空公司處理時,郵局無法得知郵件的下落,航空公司亦無從得知自己所運何物,甚至不清楚郵件的數量。國泰貨運產品經理黎祥康表示:「首先,大部分郵務運作都不在我們的管理範圍之內(詳見下圖),整個流程更完全依賴人手操作,因此我們難以充分評估本身的服務表現。」

這對空運業務殊為重要,因為郵局會根據航空公司的表現,決定會否跟對方簽訂合同。有見及此,貨運團隊和香港郵政開展了名為「郵政優化處理」的先導計劃,把香港郵政和國泰貨運追蹤系統的數據互相整合,從而解決部分有關透明度的問題。這兩套系統溝通的渠道就是郵政空運提單,即一般空運常見的空運提單,這對代理商來說一點也不陌生,而且它帶來更高的透明度和準確性,並能大大減少使用紙張文書。

那麼,「郵政優化處理」實際上到底如何運作?它替郵局解決了哪些重大難題?

預訂艙位

過往,因為欠缺透明度,托運一方要訂艙,很多時候只能跟從已簽訂的配額協議取得艙位。現在,當郵局委託航空公司承運郵件,便會即時向航空公司發送有關寄運郵件的發貨通知,之後航空公司便憑這個路單信息(Carrier/Document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advice,簡稱CARDIT)獲發一個郵政空運提單編號。

有了郵政空運提單,郵局就可以因應臨時的需要,在全自動化的系統中訂艙,甚至在最初CARDIT的發貨通知數量上額外預訂艙位。而國泰貨運亦可更早管理自己的載運力,如郵件超出投標時議定的數量,國泰便可根據情況作出適當調整,遇有剩餘的貨運空間,貨運銷售團隊也可向其他付運商賣位。

按訂艙送運的郵件

大部分郵件都不會點對點直接送運,並通常要在途中多次轉機。如航空公司能掌握到郵件的實際數量,便可預先規劃從香港轉運到其他地方的郵件載貨量。

這個新貨運系統亦首次讓我們得以識別特快專遞和一般航空郵件,在中轉站卸貨時,貨運團隊已經掌握到特快專遞郵袋的位置,以便優先處理。

郵件去向

以往,香港郵政必須等到最終目的地的收件方郵局,將個別郵袋資料掃描輸入系統後,方能核對貨單和文件是否和預期相符,以確認郵件是否已到達。現在每個郵袋都有一個對應的空運提單郵政編號,郵局便可透過國泰貨運網站追蹤郵袋的行蹤。

此舉為郵局和國泰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管理模式,更具透明度的數據和資訊,讓雙方可以實時追查郵件的工作歸入同一個系統,並將每個郵袋與運載集裝箱的資料互相連接起來。

林兆明表示:「此項先導計劃有助我們準確掌握每個郵袋的位置,以便追蹤個別郵件的去向。我們只需在本身的系統中點擊相關的空運提單郵政編號,即可連結到國泰貨運的網站,從中查看所有詳細資料,包括郵袋的到埗時間、位於哪個中轉站、處理時間等,這些都對我們的工作大有幫助。」

解決郵寄失誤的問題

在以往的流程中,尋找遺失的郵袋或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林兆明解釋:「當我們向航空公司查詢時,往往很難追蹤到遺失的郵袋位置,因為他們亦難以得知郵袋是在一些中轉站被擱置、已獲轉寄還是被退回。」

而在「郵政優化處理」計劃下,每個郵袋都經過掃描,資料被加到國泰航空的追蹤系統中,並有相應的郵政空運提單,這些數據有助加快解決郵寄失誤的問題。黎祥康指出:「舉個例,假如我們不小心把一個送往悉尼的郵袋誤送到東京,系統會將郵袋的記錄標示為在悉尼丟失,當郵袋在東京成功掃描後,兩方的記錄便能自動配對,所有團隊便會獲得實時通知。」

開發票和結算帳目

以自動化技術逐漸取替繁複人手及文書工序

在舊有系統下,有關載貨單、最終對賬工作和開發票的紙張文書用量龐大。黎祥康指出:「一個航班可能會產生四、五十張紙本文書,而且必須核對雙方的載貨單,這些都需經人手輸入資料,有時文件還會遺失。」

 

然而,在「郵政優化處理」計劃下,絕大部分對賬和會計所需的信息都經郵政空運提單發佈,這有助減少對紙張的依賴。黎祥康補充道:「航班起飛後,系統便會自動採集信息,讓開發票的過程透過同一個貨運系統界面進行,這有助加快會計工作的流程。」

成果

這個計劃對國泰和香港郵政來說屬於十分成功的例子。黎祥康說:「我們首先想解決追蹤郵件的問題,期望能獲得合作夥伴認同其成效。現在我們已能成功追蹤達98%的郵件,效率高於一般的標準。而在航班準時表現方面,雖然仍有進步的空間,但我們的系統已運作得非常有效率。不過,受疫情影響,艙位的供應非常緊張,這也影響了我們的送運時間。」

這套系統展現的潛力,已經吸引到全球其他郵局及處理郵件的代理商的興趣,大有機會成為全球訂立追蹤管理系統的楷模,並重新為郵務業帶來契機,讓業界賺取可觀的收益。